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編制《中國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分布圖》
荒漠生態系統是陸地主要生態系統之一,主要提供防風固沙、土壤保持、固碳、水文調節和控制、生物多樣性維持和文化旅游等生態服務?;哪鷳B系統占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球約30億人口的生活地域,其形成和發展是干旱氣候、地表過程和植被演替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根據巖石-土壤特點、熱量條件、優勢植物(建群種)、地表物質組成、植物群落和環境特征、氣候與地形、地貌與基質、植被與土壤、植被蓋度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的信息等對中國荒漠生態系統進行了劃分,但由于研究目標、分類依據、采用指標等有所差異,提出的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分類及其分布都有所不同。此外,過去由于數據源的缺乏和分辨率較低,以及國內外學者采用的荒漠生態系統類型的劃分標準和依據也不一致,造成將中國與全球其它地區荒漠生態系統進行比較研究的困難。
為明確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內部水-土-氣-生物質傳輸和能量流動過程的差異,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干旱區地表過程研究團隊主要根據Olson J.S等學者提出的生態系統綜合體概念,采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提出的干燥度指數和植被覆蓋度作為荒漠生態系統的主要識別指標,以灌叢荒漠、沙質荒漠、礫質荒漠、鹽堿質荒漠和高寒荒漠類型為二級分類標準,并結合“面向對象”和隨機森林等解譯方法,應用像元-景觀-生態系統-區域多尺度遞進的要素識別與合并技術,基于Landsat和Sentinel 2系列遙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實際觀測氣象數據以及野外考察記錄等數據源,編制1:4 000 000《中國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分布圖》,并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編制結果表明,目前中國荒漠生態系統總面積為4.21×106 km2,其中各類荒漠總面積為2.01×106 km2,潛在荒漠面積為2.20×106 km2。該圖可為荒漠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荒漠化監測和防治、以及氣候變化及其應對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參考。
本項工作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考察研究專題“荒漠生態系統及其生態效應”(2019QZKK0305)資助。
參考材料:
王訓明,耿鑫,肖飛艷,李丹鳳,蔡迪文, 2022.《中國荒漠生態系統類型分布圖》,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