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碳收支物聯網監測核心設備研制與示范”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順利召開
2022年11月30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專項 “生態系統碳收支物聯網監測核心設備研制與示范”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以線上會議形式順利召開。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王磊處長、孫昊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任小波處長、楊萍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學部綜合處鄭袁明副處長,項目依托單位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封志明副所長、科研處廖曉勇處長、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張揚建主任,項目專家組以及項目首席科學家、課題負責人、課題骨干等70余人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專家組:項目專家組組長于貴瑞院士,項目跟蹤責任專家全春來研究員、陳斌教授級高工,項目特邀專家王克林研究員、任海研究員、周維虎研究員、董大明研究員、上官周平教授、李新研究員、劉良云研究員、肖薇教授、葛詠研究員、張揚建研究員、何洪林研究員、高揚研究員、吳丙智高級會計師。會議第一階段項目啟動及實施方案匯報由張揚建主任主持,第二階段專家論證過程由于貴瑞院士主持。
王磊處長對項目的啟動表示祝賀,肯定了項目的重要意義,并從項目的實施、成果產出等方面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孫昊針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理政策及規定、“十四五”生態重點專項任務及特點以及項目管理有關建議做了專題報告。任小波處長指出項目團隊應在專家的指導下,精誠合作團結、加強學科交叉、完成項目目標,打破相關設備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設備國產替代。楊萍提出項目應努力推進監測設備國產化及其產業發展,項目成果可以中國科學院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和“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為依托進行應用和示范。封志明副所長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的蒞臨指導和項目參與單位的全力配合表示感謝,并預祝項目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項目負責人和各課題負責人分別從研究背景與立項依據、項目任務與技術指標、項目任務的支撐性條件、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實施進度安排和關鍵節點、項目預算與經費安排、項目預期成果與效益分析等方面就項目和課題的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和課題負責人的匯報,審查了項目相關材料,經過質詢和討論,一致認為項目提供的實施方案材料齊全、規范符合論證要求,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同時,也從充分發揮項目總體作用,加強一體化實施和總體集成,提高項目成效和顯示度,體現標志性結果等方面對項目的實施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此次論證會對項目和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全面評估,進一步明確和完善了項目和各課題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計劃,為接下來項目執行、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1: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云合影)
項目簡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專項”重點專項指南方向 “1.1 生態系統物聯網監測核心設備研制與示范”項目“生態系統碳收支物聯網監測核心設備研制與示范”正式獲批(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項目負責人:溫學發研究員;項目編號:2022YFF1300100;項目執行期:2022.09-2026.08)。
指南項目目標:圍繞國家“雙碳”目標生態系統碳源匯監測的重大科技需求,研制可多點、同步、實時監測的多種組網式生態系統碳收支監測設備,包括碳通量、碳儲量、植被與土壤參量等參數;研制基于人工智能和高效無線傳輸的生態系統智能監測、采集和傳輸技術體系;建設具備在線處理和質量控制的生態監測大數據綜匯平臺,開展生態系統物聯網監測示范應用。
指南考核指標:(1)研發生態系統碳收支參量(濃度、通量、儲量)、植被參量(葉面積指數、物候、樹木胸徑、植被生產力)、環境狀態(土壤溫濕鹽度、水土流失、地表徑流)等自動監測設備5~7套,生態系統監測設備國產化率達90%以上,較同類國產先進設備提高10%,精度提高10%;(2)研制生態監測大數據綜匯平臺與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多媒體監測數據全域與實時傳輸,并在3個以上生態系統研究站開展示范應用。
附件下載: